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44-246 蓄势篇 (V77)(2/7)

作者:西楼小楠
得睁开了朦朦胧胧的眼睛,这自从入朝为官后,他的睡眠时间当真是严重减少,也不知道这两帮子人每天有什么好吵的,吵了那么多年,也不累?难怪这朱家帝王宁可选择木艺也不愿意上朝听政,估计就是被这些人给烦的!若他诸葛文才当了这帝王,估计也要被吵得弃政了。

不过,诸葛文才到底是才思敏捷,一瞬间就找到了为自己推脱的理由,他可不想卷进这些无谓的战争中去呢。

管他这天下姓元还是姓朱,他入朝的目的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保住金蓝。

于是,这位恭谨道:“回陛下话,微臣觉得既然是战争,这事,自然是归兵部管的。”――说到底,他只是吏部的人,就算是吏部,上头还有一个尚书在顶着事。况且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在顶着呢,不管怎样算都不该是他来发表意见,决定该怎么应付大舆来兵吧?

这话一出来,还没等帝王点评呢,宰相大人赵传首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诸葛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敌军临近,可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当是匹夫有责,你怎么能够这般推卸责任呢?”

诸葛文才撇撇嘴,心说,就这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你也好意思提国家社稷?这朱家皇朝也不过就是面子上的皇朝,内里不还是被你们两只蛀虫给瓜分得一干二净了?

瞧这上面的帝王,哪里有一点实权?

不过也不必他开口,另一位主人公见对手插嘴,立刻就不甘示弱得还击了。

端木正哼了一声,才慢悠悠道:“我倒是觉得诸葛大人这话很有道理。既然他大舆来势汹汹为战,我们岂有不战而降之理?这自然是兵部发令出兵应战的事!倒是赵大人你一意强调求和,难道不是卖国求荣吗?”

赵传大怒:“胡说八道!我这是从国本出发,从长远来计较,哪里是你们这群莽夫所能想到的?我们从中原迁到蜀地不过二十余载,根基都还没稳,这样贸贸然就与他大舆开战,实为不明之举!此时,我们应以和为上,令大舆放松戒备,等到有利时机,再一举将他北厥人赶出中原,复我河山。”

端木正眯着眼睛:“赵大人说得好像是理由充足。可是他大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一味避让,只能让他得寸进尺而已。他大军打到门口,我们还怎么去和解?必然是要割城让土的,这般窝囊,哪里是我大周男儿的作风?”顿了顿,又冷笑起来,“赵大人这么说,其实不会是怕死吧?”

赵传气得脖子上的青筋都在往外冒:“端木大人,你这是污蔑!不说其他,就说这朝中,哪个能够负起这重责,出战大舆?”

端木正喝道:“赵大人你意思是说我大周无能人么?你这不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么?你还算是陛下的臣子么?就算没人敢领战,我端木正就亲自上战场!只要还有一兵一卒,我就绝对不允许我大周的土地流入敌手!”

说得倒是激愤慷慨,若叫他真上战场,怕是第一个就要跑路了。

否则,当年又怎么会同赵传一起挟着帝王南逃呢?

不允许大周土地流入敌手?

说得倒是好听,那么中原那部分的土地又怎么算?那元家王朝又怎么算?

若他真那般无畏,一心为国,那这周朝又何须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诸葛文才心里冷笑,这二人都不是好人,虽不是一丘之貉,但也是狼狈为奸,争成这样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么?

一个手上握兵,好衣好食好钱养着,就为了有朝一日自己黄袍加身,那就是他的基础军队,哪里肯用在抵御外敌上;一个负责后勤供给,只要战争开始,那么他就能从中海捞一笔天大的利润,自然是极力主战的。

诸葛文才顺利将战火引向主战场,听着这二人一来一往、针锋相对、节奏鲜明的论辩,这位又开始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