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五章 送子亭(2/3)

作者:作家无袖清风
出了一些用油纸包的黄羔,递给了柳长青,柳长青实在饿得难受,也没有推辞,道了声谢,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很快就吃完了几块黄糕,肚子总算好受些了,“许伯,这里还是淮州地界吗,还有,这里为什么叫送子长亭?”

柳长青以前可没有听说过,淮州有哪个地方,地名叫送子长亭这么奇怪,不由的起了些好奇之心。

“呵呵,肯定还在淮州啊,这里是苍溪和蓬草县的交界处,至于为什么叫送子长亭,你看看那边的石亭就知道了。”老者笑眯着眼说道。

柳长青缓步走到亭子旁边,仔细打量了起来,这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六角石亭罢了,正面的石匾额上用数百年前的文字刻着“送子亭”三个大字。

令人好笑的是,石亭里居然有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穷秀才,都拿着书一副深入苦读的样子,这多少让柳长青摸不着头脑,“这是干嘛,读书不在家,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聚在一起读书?”

柳长青走进石亭,发现石柱上刻着数行小字,也是用古文刻的,若是普通人,绝对看不懂,当然了,普通人也不会有那么多闲功夫研究石柱上刻的什么。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这是一首七绝诗,是一位叫毛子任的文豪大家在离乡时,写给其亲人的,下面记述的则是毛子任的孝行。

当年毛子任离乡背井之时,也只是个穷秀才,为了凑齐去皇都科考的路费,家中变卖了所有东西,东拼西凑了七两银子,而毛子任的老父亲一路相送,直至此处,当时这个地方还只是个茅草亭子。

后来毛子任不负众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后来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毛子任果断放弃了高官厚禄,成为了当地县官,而当初的茅草亭则变成了送子亭。

看似普通的故事,实则暗含了亲人之间的无私奉献。

其他几根柱子上则刻着闻雷泣墓、大孝感天……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让人潸然泪下。

几个穷秀才看见柳长青不动声色的读完了这几个故事,以为柳长青是看不懂字,其中两人好心的上前帮忙讲解,柳长青倒没有拒绝,只是读着读着,柳长青还没有怎么样呢,几个秀才反而是眼眶泛红,声音激动。

周围赶路的行人也被这感人的故事吸引了,纷纷驻足聆听,神色伤感。

一炷香后,秀才声泪俱下的讲完了所有故事,可当他看见柳长青冰冷的眼神,顿感寒恶。

“你,为什么没有哭?难道不感动吗?”这名主动替柳长青讲解故事的秀才问起了众人心中疑惑的问题,因为在场之人无一不百感交集。

“哭?为什么我要哭?”柳长青漠然反问。

这一反问引得众人非议,甚至有人猜测柳长青不是人,还有好事者还用空茶碗扔向柳长青,柳长青可没有站在原地挨打的意思。

他眼疾手快的接住茶碗,然后一个闪身到了扔碗之人的面前,然后一碗朝此人头上砸了下去,那人瞬间头破血流,惨叫连连,然后柳长青喝了一声滚,周围之人吓得是四散而逃。

很快就只剩下茶铺的老者和伙计,以及那几个强装镇定的秀才。

柳长青冷笑一声走到秀才面前,秀才早就被吓得脸色发白,腿脚发软。

“可有纸笔墨?”quai.c0m

“额,没有……”

“李兄,你那好像有墨块吧!”

“哦哦,我这有!”

“我这里有笔!”

…………

这几个穷秀才当真穷酸,凑个纸笔墨还得一人拿一样出来,看着那块只剩小半截的墨块,看得柳长青不由的暗叹。

很快柳长青就用几人拼凑的东西写好了一封信,然后又拿出了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