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置产(2/3)

作者:天风黑月
了两点。  一是张敬担心的茶园打理问题,金旺的说法与何舟基本一致,建议他可以将茶园外包给专门的拓植公司处理,金旺认识的许多拥有土地的人士,其实都是这么处理的。如果需要,金旺也有相熟的公司可以介绍给张敬,所以这方面不用太在意。  第二,则是关键,那便是金旺认为拥有一些位于大城市的固定产业,例如张敬这次考虑的茶园,是位于云湖周边的龙须茶核心产区。这样的土地,其价值,其实不仅仅限于土地本身的收益,而也会让他更容易融入某些士绅的圈子,更直白一些说,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  在大昭这样以农耕文明起家的东方社会,有土此有财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士绅大族,其实都是土地士绅,在地方上拥有以土地为核心的广泛的利益。而在西方社会,传统贵族则对于封地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  这样的思想,在近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众多科技新贵的崛起,加上社会的逐渐变革,不断的受到冲击。但是在许多时候,在地方上拥有一定面积的土地,还是一张进入当地士绅阶层的敲门砖。事实上,即便是那些科技新贵,在拥有了大量资金后,大多也会置上一些产业,以装点门面,免得成为上流社会眼中的暴发户。  从这个角度出发,金旺是建议张敬置产的,而张敬也清楚,金旺给他的建议,是完全善意的。  ……………………………………  承和三十六年西历2015年12月22日09:26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张敬此时正在距离住宅不远的茶园中边走边看,何舟跟在他的身后,而他的身旁,则是一个身材干瘦大约50~60岁的男子,此人名叫周有寿,一副农人打扮,确是目前负责茶园经营的拓植公司专门派来给张敬介绍茶园情况的一名管事,目前便是他在负责这片茶园的日常维护及采收工作。  “张先生您看,这里的龙须茶,当初的种源采用的是最正宗的原始品种,不是近几年那些调制口感的基因茶树,这片茶园采用单行条栽的种植模式,一亩茶园的种植密度,为了保证茶叶的口感,每年只采摘一次春茶。”周有寿落后一步,在张敬身边指着周围茶树,陪着小心介绍道。,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周老哥,这里的茶叶,每年产量如何?”  “先生抬举了,可不敢当,可不敢当,先生直呼小老儿一声有寿即可。”周有寿忙摆手,接着小心的瞥了一眼张敬,这才道:“龙须茶是名茶,所以在种植上,用的都是有机肥,避免使用农药,所以产量上会比普通茶树小一些,目前的产量,年景好的时候,能到18到19斤每亩,年景一般的时候,差不多就是15到16斤每亩的干茶。”  “如果一般的年景,那这片茶园,每年差不多就是产750斤到800斤茶叶?”  “先生算的不错。”  “嗯……那,老周,这些茶叶目前的收购价格是多少?”  “好叫先生得知,龙须茶核心产地的产量较为有限,所以价格都是一年一定,每年年初,在春茶采摘前,本地的行会都会根据当年的预估产量制定一个价格,然后各家的茶园都会依照这个价格统一出货,正常来说,龙须茶的价格一般每年都会略涨一些。每隔5年,行会会对各家茶园进行一次评级,评级的结果关系到茶园茶叶的出货价格。”  周有寿斟酌了一下语言,接着脸上露出了一抹自豪之色,道:“我们这处茶园,自从小老儿接手打理以来,已经有十余年了,历经了三次评级,每次都是被评定为一级茶园。”  “一级茶园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一般只有那些历史上较有名的老茶园才会被评为特级。”何舟知道张敬对此并不了解,故而在一旁插嘴道。  “茶园的出货价格,都是按照一级茶园的统价标准,每斤干茶叶是500元。”  张敬在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以每亩15斤茶叶的保守产量估算,500元一斤,50亩茶园每年的收益大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