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5章:天作之合,堪称绝唱(1/2)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牡丹运笔行文之时,李旦悄悄走到了她的身后,屏息凝神的看着。

他素来欣赏牡丹的才华,也已经很久不曾看牡丹作诗,不知她此番会写出什么佳作来。

而随着牡丹洋洋洒洒的写下诗词,李旦的神色也是瞬息万变。

由疑惑,到欣赏,再到赞叹,直到最后已经目瞪口呆……

牡丹丝毫未曾发觉身后站着李旦,写完之后,拿起诗稿吹了吹未干的墨。

“大家的咏菊之作各有千秋,牡丹不才,就另辟蹊径填词一曲,也以此作献给上皇。”

牡丹话音未落,武曌就指了指她的身后。

“旦儿,母亲老眼昏花,你且念来听听。”

其实武曌看李旦的神色,就知道这首词作定然不凡,故意让他当众宣读。

李旦拿起诗稿,先是再次浏览一遍,一副欣赏陶醉的表情,复又哈哈大笑。

他并不急着吟诵,而是环视殿内,看到了一侧摆着的古琴,遂命人将它抬至殿中。

然后,李旦席地而坐,拨弄起了琴弦。

转琴拨弦,几个音调出来,已有了苍凉之色,李旦清了清嗓子,这才沉声吟唱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时间,短歌轻吟,似续还断,李旦的歌声豁达浑厚,苍凉沉郁,琴声吟诵中,沧桑之感和磅礴之气扑面而来,原本有些喧嚣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旦的歌声荡气回肠,高远旷达,有淡泊,有苍凉,有孤独,又有着旷达与释怀,感慨与叹息。

牡丹静静的听着,心中感慨万千。

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词,短短一曲,寥寥数字,宇宙之道若出其中,写尽了人生沉浮,成败得失,古今兴废,生死之命——这些送给如今的武曌,或许最合适不过了。

今日,牡丹逼不得已将它写出来,一是为了给自己解围,二也是眼下她最想送给武曌的宽慰之语。

再看武曌,她正听的如痴如醉。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在武曌听来,犹如醍醐灌顶。

曾经刀光剑影,殊死搏杀,阴谋阳谋;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王败寇……生或死都是须臾之间,成和败不过空空一场。

昔日英雄之事,沦为谈资笑料,最终不过尘归尘土归土——暮年寂寥,夕阳斜照,时日无多,人生苦短,万事看淡……

一时间,翻江倒海的思绪涌上心头,似有所思却又不知所思为何,凝思再想,却又空空如也……

李旦的琴声停了许久,众人依旧鸦雀无声。

良久,眼中含泪的武曌望向了太平公主。

“太平,这是一曲《临江仙》?”

“回禀母亲,正是。这《临江仙》又名《谢新恩》,本是教坊曲,歌咏水中女神,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没想到竟能如此洒脱旷达……”

太平公主一边感叹,一边不敢置信的看着牡丹。她万万想不到,一个女子之手,竟能写出此等旷达之作。

武曌则平息心神,看向了众人。

“你们且说说,武牡丹此作,究竟如何啊?”

“姑母,依我看,一壶浊酒喜相逢,这一句最为应情应景,悠悠天宇,浊酒佐欢,青山依旧,夕阳又红,很是精妙啊!不愧是上官婉儿的徒弟,这文采诗华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梁王武三思一看,赶紧答话。

按说今日他应该站在姑母一方,可又不好得罪韦氏,所以一直不敢说话,如今终于找到了开口的机会。他一向有些文采风流,自负颇高,眼下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