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章 大结局(3/6)

作者:任鸟飞
他只能寄希望于后人能够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让江家的血脉与基业能够得以延续。

然而,江鸿飞也深知,人性中的贪婪与野心是难以遏制的。

他预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对权力和封地有着无尽渴望的皇子及其后代,终将走上相互征伐的道路。

那时,无论他是否泉下有知,都只能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

他所能做的,或许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江家的血脉能够在这场乱局中保持一份团结与坚韧,让肉能一直烂在锅里。

……

洪武二十七年初秋,正值八月天高气爽之时,距江鸿飞御驾亲征半个月后,岳飞等一众将领已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穿越了玉门关,踏上了西域的广袤土地。

这支远征军所过之处,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村落,百姓们皆闻风丧胆,对大元帝国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的威名早已耳熟能详,无人敢撄其锋。

然而,西域的民众心中却藏着另一番复杂的情绪。

多年来,他们中的许多部落被迫臣服于高昌回鹘的强权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听闻大元军前来征讨高昌回鹘,这些部落非但不惧,反而心生希望,渴望借助大元军的强大力量,推翻高昌回鹘的暴政,重获自由与独立。

这种心理,源自于高昌回鹘内部文化上的不统一,各部落虽表面臣服,实则心怀异志,文明间的融合遥遥无期。

于是,当大元军踏入西域的消息传开,众多小部族、小势力的首领们纷纷主动请缨,或引路,或请战,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求加入大元军,共同对抗高昌回鹘。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摆脱束缚的机会,更是参与历史变革的壮举。

高昌回鹘境内,汉人、突厥、大仲云、小仲云、样磨(亦称咽面)、葛逻禄、格多(吐蕃一支)等民族林立,彼此间矛盾重重,争斗不休,这也为大元军的征讨提供了便利。

对于大元军而言,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西域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若无熟悉地形的向导,寻找高昌回鹘的都城高昌城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岳飞等人深谙此理,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些小部族、小势力的投诚,并让他们成为大元军的向导。

回鹘人以高昌城为冬日都城,北庭城为夏日都城,两城之间,天山横亘,北麓的游牧民族与南麓的农耕民族各自为政,信仰上多以佛教为主,高昌城中佛寺林立,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交融与冲突。

历史上,高昌回鹘曾与赵宋、大辽等王朝交好,但随着大元帝国的崛起,这些王朝逐一陨落,高昌回鹘也未能幸免。

特别是当大元帝国先后征服西夏、吐蕃之后,高昌回鹘王毕勒哥多次派遣使团,携带珍奇异宝前往大元都城朝贡,其中不乏佛牙、琥珀盏、琉璃器等稀世珍宝。

而江鸿飞对于毕勒哥派遣的鹘美人更是印象深刻,那些风情各异、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让他不禁感叹古人征战西域的动机或许远不止于物质利益。

然而,面对大元帝国的强势崛起,毕勒哥的态度却显得犹豫不决。

直到大元军兵临城下,他仍旧迟迟不愿做出决断。

毕勒哥站在高昌城头,望着城下排列整齐的红衣大炮,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他知道,这些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曾让无数强大的帝国灰飞烟灭,而自己治下的高昌回鹘,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又怎能与之抗衡?

在深思熟虑之后,毕勒哥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明白,继续抵抗只会让高昌回鹘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在大元军开炮之前,他很明智地选择了开城投降。

岳飞以治军严明著称,他部大元军对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