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3章 后记,番外:20世纪米国总统以及美国军事实力(3/10)

作者:雨祥兵
中国发现了一个美国货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欧洲列强几乎已经垄断了对华贸易。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政府的无能之后,列强们开始进入中国——在海军分舰队的保卫下先取得立足点,再标出“势力范围”。中国虽然还拥有自己的主权,但却要被瓜分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就会失去一切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局,美国就必须趁乱也给自己抓一块势力范围,或想办法阻止其他列强瓜分中国。许多海军军官倾向于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舟山群岛建立一个美国海军基地,或从台湾渡过海峡,在三沙湾建立基地。但美国政府不愿意采用这种露骨的帝国主义政策,而是想办法阻止其他列强巩固在中国的立足点,国务卿海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在1899年曾起草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列强保证,中国各地不管属于谁的势力范围都应该向所有友好国家进行贸易开放,这就是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0年,一群被称为义和团的青年爱国者发动了一场驱逐外国人的运动。中国政府起先想阻止义和团,恐怕他们的活动会引起外国人进行进一步的干涉。但随着义和团的力量不断壮大,政府也开始支持他们了。1900年春末,在北京的外国使节向他们本国政府要求军事和海军支援。美国派“纽瓦克”号巡洋舰到海河,舰长b;麦考拉上校率大约100名水手加入了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约2000人的联军。这支部队在英国海军指挥下曾企图打进内地进入北京,但未成功。美国极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列强联合而名声受损,宣称自己的部队独立行动。

1900年8月4日,另一支1.86万人,包括2500名美国士兵和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联军经过激战占领了北京,解除了对外国使团的包围。1901年9月,中国政府同意了一份盟国联合备忘录,在39年里赔款3.33亿美元。美国后来把自己的那份赔款的大部分还给了中国,它用赔款设立了奖学金,使中国青年能到美国学习。

早期海战都是近距离海战,原因之一是火炮放出的浓烟挡住了视线,枪炮手瞄准很困难。19世纪末随着无烟火药的普及,在最大射程内进行战斗已成为可能。英国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使射击指挥适应新的射程的需要,但美国海军这方面却起步很晚。在圣地亚哥海战中只有稍多于3%的美国炮弹击中西班牙军舰。当时正在远东服役的美国海军上尉威廉;西姆斯看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先进的射击技术,并与英国射击技术专家,“标准瞄准具”或指挥仪的发明者珀西·;斯科特上校交了朋友。斯科特曾根据对一组典型的炮手所做的动作设计出一套详细的训练规范。他证明,只要对当时使用的火炮俯仰装置加以改进,就可以使火炮在舰艇左右摇摆时对准目标。

研究了斯科特的方法之后,西姆斯回到美国,满腔热情地要改进美国海军的射击技术。但是他的请求报告如石沉大海。他无视层层上报的程序,直接给总统写了信。罗斯福总统不但没有为之不快,反而对西姆斯的报告做了有利的指示。航海局新任局长,支持革新的亨利;泰勒少将任命西姆斯为射击练习监察官。西姆斯在这个职位上从1902年干到1909年。他使新方法在美国海军中得到应用,其效果连那些因西姆斯常常摆出傲慢架子而对他有个人反感的军官也为之钦服。

在本世纪初列入编制的两艘典型的美国战列舰是“新泽西”号和“罗得岛”号。它们的排水量约1.5万吨,速度19节,装有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8门8英寸口径的和12门6英寸口径的火炮。美国军官开始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不同口径的火炮呢?”有了无烟火药,改进了射击技术,最大口径火炮的最大射程似乎就是最佳战斗距离了。在这种距离上较小口径的炮火是打不到敌人的。为什么不撤掉二级炮组,增加大口径炮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