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成、董平所部。>
人丁确实是精锐的,但在操练上却是远远不足的。>
岳飞本部,扩充之后,至少三万余人。>
李成那边至少五万,只有已经过江董平部人马少一些,万五左右。>
带这样的人马过江,只怕刘光世刘衙内带散军马之事,很快会在江北上演。>
对于本部人马过江,岳飞这边多少还有些信心。>
至于李成、董平所部,他就有些忌惮了。>
因为二人之前是乱匪出身,这两路人马过江之后,失了杨太尉的弹压,一旦再次为匪。>
后果也是岳飞不敢去想的。>
李成、董平俱是悍将之流,如若在江北变乱,只怕他的本部人马,也很难做出有效的弹压。>
如今两京、两淮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旦两人起事。>
饱受饥饿困苦的灾民,被这两人振臂一呼,从者如云是一定的。>
岳飞本就是佃户出身,知道底下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只要有糊口的粮食,换个朝廷,对底层的百姓而言,跟换个主人家差不多,无非换个吃饭的地方而已。>
青黄不接的时候,从贼,无疑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无妨,李成这边吃够了反复的苦,即便过江反复的机会也不大。>
至于董平,有李成弹压,多半是无碍的。>
过江赴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的两京、两淮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
建康府的存粮全部给你们,也不过十万石左右。>
除去春播之粮,七八万石,就是建康府能承受的极限。>
十万人马,七八万石粮食,大军过江,后继乏力啊……”>
自汴梁开始,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杨博。>
岳爷北上,杨博也不敢将李成留在身边。>
李成那厮,金六郎是弹压不住的,唯有岳爷可以震慑李成、董平二人。>
岳爷过江,李成也必须跟着过江,这不仅是为了杨博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江东的安稳。>
但军粮又成了问题,进军两淮之后,不能以战养战。>
岳爷的大军能不能出两淮,威慑京东东路一带,粮食将会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宗弼战败之后,宗翰的帅帐必然会投鼠忌器。>
在青黄不接的年月,展开大战,但凡宗翰、挞懒有点智商,就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挞懒部跟宗翰帅帐的援兵不配合,不进入黄天荡引颈就戮。>
一下就让战局僵持了下来。>
僵局不仅是在战场之上,目前建康府这边也是僵在了原地。>
如何破局,杨博心里的谋划不少,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紧缺的粮食。>
有了粮食,无论是战场还是民事,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解决目前的粮食危机,方法也是唯一的,那就是从江南西路、荆湖两路、广南两路、福建路买粮。>
钱,杨博这边是不缺的,但渠道却是紧缺的。>
岳爷、李成、董平过江之后,也没机会返回。>
一旦刘豫的伪齐立朝,内部战争也必须打响。>
三人过江之后,军势势必在流民、义军的团团包围之下,继续大涨。>
过江十万人,七八月间,弄不好就是三十万或者五十万人。>
黑洞一般的粮食缺口,让杨博想想就起了一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