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3章 目标郾城(3/4)

作者:浙东匹夫
正式通航不久,部队还在往前线集结,诸葛亮有必要随驾提供保障,万一有点技术问题她也好随时调度解决。

李素在江东那一路军队,要五月中旬才会发起进攻,与刘备这一路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何况李素的智力也算是当世一等一的,最初阶段诸葛亮迟到一点也没关系,就准诸葛亮五月份再南下担任参军。

此刻,诸葛亮连忙凑上前询问:“陛下刚才可有何口谕?”

刘备连忙摆手掩饰,有些话还是不适合说出来的,对谁都不适合:“没什么,就是说花得值,诸葛卿辛苦了,这河前前后后修了一百五十亿钱吧?只有亲自走过,才知道修得值。”

诸葛亮也是苦笑:“不止呢,去年腊月初,刚修通的时候,确实是一百五十亿。但是到了使用的时候,发现还是有点小问题要磨合。

主要桐柏山上四季雨水变化巨大,白河、澧水、滍水上游流量深浅不定。刚修好时,实测一年估计只有四个月可以通航,得是丰水季。枯水期八个月都开不了船。

后来跟那个罗马总工提图斯又商议,能不能优化,追加弥补。就决定利用挖掘运河形成的地利,自然引导,寻找河畔堤外低洼之地,有天然山溪汇聚之处,围成两处堰塞湖,调蓄运河水位。

这样就避免丰水期桐柏山高处下的雨水快速白白流掉,能尽量截住,等运河枯水的时候慢慢放。这样还能在完全水平的河道内自然形成水流方向,船还开得快一些。

不过,光是加堰塞湖存水,就多花了十几亿,从腊月追加施工到二月。日后每年运营调蓄水位、疏浚清理,也得每年数亿钱。

全算下来,运河总开支一百八十亿,以后每年还五个亿。维护之后,每年能通航的月份,可以加到七个月,雨水多的年份能到八个月。”

这个数字,已经是刘备卖战争国债一年半的销售额了。或者说等于朝廷正常财政总收入(税收)的两年半。

而三年前,李素怂恿刘备开工的时候,可是说好了只要五十亿的。

一次次追加,五十亿追到一百八十亿。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素好歹是靠钱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跟隋炀帝那样靠堆人命来解决。

三年多了,在南阳郡和颍川郡的运河工地上,总共事故或伤病死亡的民夫控制在了五万人以内。

当然了,人聚集多了就会出现卫生问题,还有别的瘟疫流行,即使非常注意卫生条件,但当地瘟疫扩散出去还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把所有南阳附近的瘟疫死亡算进去,可能有十几万,不到二十万。

这个数字刘备听得也很是触目惊心,但没办法,古代搞这种超级工程、开地图编辑器就是这样的。

李素和诸葛亮已经是很文明很能吏了,要知道哪怕是1900年前后,米国人修巴拿马运河,工伤还死了两万多人呢,算上工地疫病流行和补给保障不足、压榨饥饿土著劳工,巴拿马运河的总死亡人数大约有四万。

比巴拿马运河还早半个世纪的苏伊士运河,更是死了十几万,那都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初始阶段了。

当然,李素的博望-叶县运河肯定比巴拿马和苏伊士的工程量小很多,只有前者的百分之几。否则的话,损失至少也会跟隋炀帝修大运河一样“直接工伤死者数十万,疫病缺粮死者百万”。

“百姓不易啊,但世道如此艰难,非如此不足以改变。朕能做的,只有早日结束乱世,才不负百姓的牺牲。”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最终项目汇报后,也是感慨不已。山河壮丽,但每一步前进都必然有血肉铸就,技术如此,无法违背客观规律。

一天之后,刘备的后军终于全部走出了运河,又经过一天的水路行军,从叶县转到昆阳。

二十万人,前后集结部署时间相差近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