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五年规划(3/4)

作者:浙东匹夫
的资源。

同时让河北再多休息几年、种田恢复,先别去折腾。

刘备稍稍捋了一下李素的思路,觉得很合适,就继续往下看李素大致列的时间表。

按李素的规划,朝廷今年还是完全休整状态。

从明年(204)开始,要着重建设扬州的会稽郡和吴郡,乃至扬州的广陵郡和东海郡,发展长江口南北岸的航运和民生。

李素建议在长江口附近择地建设良港,并且再由朝廷规划、官民共办弄一个大型的海船造船基地。便于将来朝廷的南北物资调度尽量走沿海,扩大海运。

同时,这也是考虑到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和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水文地形完全不同,北部淤浅严重,只能开大型沙船,南部才可以用“福船”。

所以,在长江口设置大型港口,才便于河海转运集散。

因为哪怕是都在海上航行,沙船到了长江口后,只能要么进入长江,在内河行驶,却不便于直接南下,否则平底的沙船到了南方,很容易被浪打翻的。

同理在长江里和东海南海很适航的福船,如果要去北方,直接进入黄海也容易被“滚涂浪”破坏。所以长江口附近搞个大港口作为换船集散地肯定是必须的。

此前大汉也已经有三处大型造船基地了,最早的是在荆州,是赵云、鲁肃任内花了多年建设的,还为后来的平江东做出了突出贡献。

荆州造船基地分别在夷陵和长沙,夷陵的更早也更小,无法造海船。长沙的在洞庭湖里,可以造河海两用船。不过随着大汉统一,有更好的沿海城市,当然要往长江下游挪。

大汉另外两大造船基地,分别是鲁肃后来去交州时,在南海郡番禺建的船厂,以及糜竺归顺后,辽东沓氏县的船厂。

这两个分别位于大汉最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交趾和林邑不算在内),中间也缺乏一个作为衔接的沿海基地,现在在长江口补一个,区位正好合适。

等长江口的河海转运港和船厂造好、再略作准备,差不多就能渡海把公孙度彻底灭了。

李素记得公孙度肯定没活到207年,所以204年开始准备,正好趁着公孙家权力交替的时候,轻易灭掉。

有了东海上的绝对海权,哪怕公孙度已经渗透到了对马甚至曰本的九州,也能全部收掉。

最后,东海长江口的港口和造船厂,也能更好地对刚刚归降的周瑜所献夷洲地区,进行更好的控制和交流,进一步强化官府的统治,加速建设。

在李素的时刻表里,207年之前搞定东海问题后,再预留一两年略作休整、或者应对后续的突发情况(比如公孙度的后人要是真继续东逃到了曰本,那可能就要多花一年时间追击扫清残敌)

那么,到了209年左右,届时河北战后平静恢复也有整整六年,恢复河北全面收税也有四年了。北方的物资已经足够靠本地产出支持对草原的战斗,到时候高干等袁家叛国逃亡者,正好搂草打兔子全部干掉。

考虑到支持高干的主要是死忠刘和的一小撮乌桓部落,这个问题一两年内可以彻底搞定。

210年之后,朝廷计划的主要敌人,就是鲜卑了。考虑到鲜卑的体量、对大汉危害的持久,要彻底解决鲜卑问题,需要的物资还是比较巨大的。

所以李素建议到时候在动手之前,花点人力新挖一些河北的运河,并且疏浚河南的运河,确保中原腹地和荆、扬的物资抵达代郡、上谷等地能更容易些。

损耗至少要压到当初卫青甚至窦宪时的三分之一以下。

对于运河的规划,李素心里也很清楚,现在的大汉朝,对运河的需求跟原本历史上隋甚至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也没必要搞那么大的工程量。

隋的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